推进科技转化生产力进程加快企业优化升级的步伐

时间:2011-10-14 | 来源:

推进科技转化生产力进程

加快企业优化升级的步伐

摘要:科学技术(或专利技术)转化生产力是通过对创新成果进行工程化集成与实验、规模化应用与示范,推动创新成果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实现商品化的技术经济过程。推进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促使企业摆脱困境、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的发展基础保证。

关键词:科学技术、专利技术、转化、应用、生产力、推进、进程、创新型国家、持续发展、优化升级、技术合作、成果共享。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创造的知识产权数量、质量与知识产权转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专利是知识产权化的高科技创新成果和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成果才能够获得专利权。专利的数量与质量是评价和衡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科技发展、经济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参照指标。

但是专利技术成果必须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它的实际性价值。因此专利成果要能够直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实施、转化、产业化的动态实现进程是相当重要的。

专利技术是科学技术的一个表现。将专利成果转化实现为生产力,在我国科技界与政府部门较普遍的管理术语称为;“专利产业化”,在美国被称为“专利商用化”或“专利商业化”,在日本叫“特许事业化”。从构词方式与使用的目的上来分析,①专利产业化实际上也可称之为“专利成果(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或“专利成果向经济产业的规模转化”;②专利产业化强调的重点是专利如何获得产业化的应用,以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或创造全新的经济行业、创造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推动国民经济的科学持续发展。

一.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过程的基本理论特征

科学技术(或专利技术)转化生产力是通过对创新成果进行工程化集成与实验、规模化应用与示范,推动创新成果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实现商品化的技术经济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作为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我国科技界人士认为,其主要理论特征表现在互动性、条件性、综合性、创造性、顺序性五个方面。

1.互动性

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只有认识了制约其变化的本质,才能进一步认识过程的本质,从而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引起这种变化,以实现预定的目的。在专利技术转化生产力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推动和生产需求的相互作用作为制约过程运动的内在原因,构成了过程互动性的特征。

首先,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和结果是具有对立性质的一对范畴。原因具有“始发性”,结果具有“后继性”,原因是过程的原始出发点,是原始的实质。因而具有产生一种结果的“创造力”。是因果关系中的主动方面。而结果则是被原因引起、产生,“设置”起来的,是被动的方面。“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恩格斯明确阐述了科学对生产的依赖关系,指明了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实践活动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活力。古代科学的萌芽,近代科学的建立都是在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奇迹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这个奇迹我们应该把它归功于生产。

其次,因果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其相互作用可以互相转化。近代科学在观察实验和严密的科学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实验为依据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技术也从技艺生产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方法手段体系,直接作用于生产。

再次,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不是简单并存的,但在两者相互作用中,原因的作用仍然是基本的、在先的。在科技成果与生产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中,生产作为科学之母,其作用仍然是基本的,在先的,推动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始终是生产与社会的需要。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以上所述,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可以表述为,生产是科学技术的起点与归宿,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就因果关系的前后顺序,可表示为生产------科学技术------再生产。就其相互作用的机制而言,可表示为科学技术推动生产。

2.条件性

科学技术作为一般社会生产力可以实现从精神产品到物质产品的转化。只要人类物质生产不停止,那么科学这种精神生产力向物质生产力的转化过程也永远不会停止。但是,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决定着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的加速或延缓其转化过程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表明了根据和条件是在性质上起着根本不同的两种作用,这两种作用在发展中都是不可缺少和不能代替的。就其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过程来看,其转化的条件可分为:成果的可转化性;生产的可消化性;人的可利用性;资金的可周转性;管理的效率性和文化的刺激性。

3.综合性

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其中心部分集中在技术开发,即;物化过程和推广应用过程。技术开发从本质上看就是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但从经济效益上讲,某项科学技术还只有少数人掌握,并未变成广大群众和实际应用。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推广,使不从事技术开发的人们广泛采用已开发的成果,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的关键之一是进行技术开发。这是科学过渡到生产不可缺少的一环。成功的技术开发是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上进行的,按照技术体系的横向联系分解应包括,①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②围绕新产品、新工程进行设计、试制、改进工艺等;③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中间试验,小批量生产,解决投产前的技术问题。

美国学者认为,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实际是一个教育过程。它是通过教育传播知识,传播技术、培训技术人才、从而促进科学技术向社会推广应用。在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过程中,信息交流起到如下作用,第一,制约企业开发新技术的方向,通过信息传递使企业了解市场情况;第二,通过信息传递提供充足的科技情报,为创新思想的产生奠定基础;第三,通过信息传递交流优秀科技成果。缺乏信息传递,就会限制技术开发中创新思想的产生。离开信息交流,无论多么先进的科学知识也不容易被人们接受。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需要适宜的国家政策,更需要有关部门和团体的积极性。日本学者认为,企业是技术革命的源泉,企业家是技术革命的主要角色。因此作为企业、作为企业家就应该担当科技创新、实现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的主力军。

4.创造性

技术开发是利用定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开发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或者围绕新产品、新工程进行设计、试制、改进工艺。这一过程既是一个探索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因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也体现了创造性特征。利用科学技术知识,发明新产品、创造新工艺,并首次在生产上应用,开拓和占领市场,都不是重复前人的劳动,而是在前人或他人劳动基础上的创新。没有创造性,科学技术就会失去它的特色,因而不易被人们接受。

5.顺序性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只有通过系列中间环节,才能渗透到物质生产力中发挥现实生产力的作用。例如,①只有通过技术发明,创造新工艺、新方法,才能使生产工具不断革新,使劳动对象不断扩大;②只有通过学习和教育,使劳动者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不断提高,科学才能转化为劳动者的技能和智力;③只有提供新的合理的社会生产组织和管理方法,使科学协作不断加强,才能使科学迅速加入生产过程。

这些过程表明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顺序性。一般来说,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的基本顺序是,科学------技术------生产力;也可表述为,基础研究------基础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生产经营。转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科学转化为生产力必须先转化为技术,通过技术开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总之,实现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需要多学科的理论指导,多方面人才的共同劳动,需要一种“综合勺量”促进其转化。

二.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现状与发展形势

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不仅需要政府提供体制和制度上的保障,也需要科学研究人或专利技术拥有者和社会公众了解认识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的实施过程。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我国的技术创新取得了巨大进步,拥有了众多的专利技术或科技成果。据了解,我国目前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0余万件,并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然而这些宝贵的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转化生产力率非常低,已成为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

[我们的路桥配套产品也同样。具不完全统计仅涉及桥梁支座、桥梁伸缩装置的专利就不少于百余件,可是,真正得到推广应用实现生产力的却廖廖无机。]

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完成3万多项重大科技成果,但大多数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其中仅有30%左右申请了专利。在获得国家授权的专利中,转化生产力率不到15%,部分重点大学、科研院所甚至还不到5%,而发达国家则普遍高达40%以上。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新形势下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国家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和调控能力,有效推进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进程,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每个企业、每位企业家乃至各级政府机构和各个社会团体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2.推进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或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是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推进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进程,是实施国家是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也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需要。

我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客观上要求技术创新比以往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发生重大转变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路桥配套产品企业只有顺应国家经济发展大趋势,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发挥创新主体优势、推进科技向生产力转化进程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尚未进入成熟期仅依靠企业创新主体的自身力量实现良性循环虽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政府从政策上进行扶持。但是,我们不能只等待政府的政策扶持。

路桥配套产品工作委员会作为一个企业群团,也是一个创新主体群团。我们这个群团要探讨研究新举措,搭建技术合作交流、专利科技成果共享平台。充分调动成员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性,发挥成员企业自身优势,使科技成果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针对路桥配套产品在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现状就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的进程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一是以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契机,将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促进行业经济增长、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实现行业经济技术可持续发展纳入路桥工委的重要工作日程。针对行业发展情况,抓紧研究制定推进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专项规划,选择推进方向、确定推进重点、明确推进目标、划分推进阶段、合理布局,使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是按照成员企业的特点或技术研究方向划分若干个技术合作组织,建立成员企业之间技术合作交流机制。整合创新资源、发挥群团智慧、利用群团优势、提高创新起点、明确创新目标、提高创新效率、减少重复研究、节约创新成本。形成强强联合、以强弱结合的行业整体技术创新特色,为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奠定坚实组织基础保障。

三是利用技术合作交流机制整合专利技术成果,使专利技术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实现新技术组合,达到互补、叠加集新技术于“一身”之目的,以此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获取社会效益最大值。我们路桥配备产品工作委成员企业拥有很多专利技术,但大部分专利技术创新点窄狭,在实际应用中技术特点不鲜明。我相信,通过技术合作实现创新技术互补、叠加,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会使产品技术更加完善,其技术特点会更加鲜明,社会效益会更加凸显,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将会更加顺畅。

四是建立技术转让协商机制,通过技术转让协商机制扩大创新技术推广应用范围。我们路桥配套产品工作委员会在行业的制高点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引导和联合企业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只有通过最大限度的应用,才能体现其发明创造技术的最大价值。只有实现技术共享,才能防止恶性竞争。当然,技术转让机制首先要建立在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产权者利益的基础上。但是,知识产权拥有者也要树立博大的经济观念,拥有知识产权的同时,还需要拥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因为,再先进的技术不能很好的实现生产力、不能体现其最大的社会价值,也会丧失科学技术本身的直正价值意义。

五是建立扼制专利技术知识侵权机制,保护知识产权者利益。目前,我们路桥配套产品工委成员企业中,专利技术知识侵权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走上“对薄公堂”之路,未走向“对薄公堂”的也丧失了以往的客气和相互之间的信任。因此,削弱了成员企业的合作力度,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促使恶性竞争现象漫延。所以,我们路桥配套产品工委要针对专利技术知识侵权现状,通过完善行规公约、发挥协调职能、利用组织职能、建立扼制机制、推进合作进程来实现构建和谐组织。培育形成国内一流的产业发展软环境,全力为推进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开辟途径、创造条件。

推进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我国众多机构始终在研究如何破解产业结构调整的难题。虽经历次调整,但产业结构特点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变。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在环境资源约束趋紧、外部发展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这种产业结构的劣势日益凸显,企业发展压力剧增,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大力推进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促使企业摆脱困境、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行业代表,要研究企业、协调好行业的各种不同的关系,在经济活动中要认真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积极自觉的承担起科技创新、实现科学技术成果社会价值最大化的责任和义务。站在历史新高度、视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利益为己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