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浙江山东河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2-10 | 来源:山东省港口集团、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深圳加密高速路网融通大湾区
近日,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二期工程鹤州高架桥挂篮悬浇箱梁顺利合龙。该工程的深中通道深圳侧接线是沿江高速公路与深中通道、机荷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重要连接线,计划2024年与深中通道同步建成,将助力大湾区互联互通。
高速公路是深圳都市圈融合、深莞惠协同发展的“加密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枢纽城市,深圳规划总里程约1000公里的高快速路网,外环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二期、惠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正加快建设,加强辐射珠江西岸,打通东西通道,促进深莞惠协同发展。
“深圳医疗产业资源正向东部集聚,等外环高速公路全面开通,大量湾区人才将沿着高速公路引来。”在坪山,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蕾对即将启动的外环高速公路深圳段三期工程充满期待。
放眼大湾区,一系列重大工程将有力加强内部交通联系。外环高速公路是广东省“十二纵八横两环十六射”高速公路骨架网的组成部分,也是深圳“八横十三纵”干线路网的重要一“横”。正在建设的惠盐高速公路将连通机荷高速公路和深中通道,沈阳至海口高速公路荷坳至深圳机场段改扩建工程则是粤港澳大湾区东西向的交通中轴线。
作为广东省智慧高速公路省级科技示范路,外环高速公路也是全国首条5G全覆盖的高速公路,实现北斗高精定位综合应用。项目沿途布设的多功能智能杆,可搭载智慧照明、交通监控、气象监测等,预留进一步实现智能路网监测、无人驾驶辅助等功能的硬件条件。
高速公路还为深圳破解超大城市交通难题提供重要支撑。机荷高速公路交通量巨大,采用常规的扩容方式难以满足通行需求。因此,工程提出“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扩容”理念,国内首创双层互通立交设计,扩建后将由“地面层+立体层”共同构成16条车道的高速大通道,有效解决互通布设的空间问题,将巨大的转向交通量分层分流,大幅提高立交的转向效率。
【浙江】丽水启动新一轮攻坚打造浙西南交通枢纽 谋划116个项目总投资3800亿元
总投资3800亿元,谋划推进项目116个,构建“311”综合交通圈……新年伊始,浙江省丽水市高规格召开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推进会,就加快交通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部署。今后5年,丽水将全面启动新一轮综合交通攻坚大会战,着力打造浙西南交通枢纽,加快构建“311”综合交通圈,取得九大标志性成果。
近年来,丽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是最重任务与实际交通状况造成的瓶颈制约所形成的矛盾”作为亟待破解的重大问题,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开展综合交通五年攻坚大会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突破,服务共同富裕收获新成果,为全省综合交通整体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丽水将加快实施一批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工程,共谋划推进项目116个,总投资3800亿元。其中,实施类项目88个、总投资2450亿元;储备类项目28个、总投资超1300亿元。
围绕“311”交通圈目标,丽水将建成丽水机场,开工建设杭丽铁路、合温高速公路缙云段等项目,初步建成“国内3小时、省内1小时、市内1小时”交通圈。铁路方面,丽水将努力实现县县通铁路,建成衢丽铁路,开工建设温武吉铁路、丽云(宁)铁路等项目,力争2027年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达到140公里,建成铁路客货运综合枢纽5个以上。
围绕“一带三区”干线公路网,丽水将开工建设义龙庆高速公路、青文高速公路青田段,持续推进6条国道重点项目,2027年高等级公路总里程达26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运营总里程力争达到550公里,基本实现中心镇、特色小镇、经济开发区高等级公路全覆盖,15分钟上高速公路、30分钟至火车站乡镇占比均达50%以上。
九大标志性成果包括:打造山区数字交通体系,推出丽水特色数字交通场景应用十个以上,“1+5+X”数字交通体系更趋完善;打造绿色低碳交通山区样板,加快形成运输装备低碳清洁、运输结构经济合理、运输组织集约高效、出行方式节能低碳、基础设施绿色先进的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山区样板,基本形成现代化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工程智慧建设管理系统使用率达到100%,实现辖区内重大公路水运项目工地智慧化管理全覆盖,高速公路优良率达100%,普通国省道优良率超95%,实现普通国省道10年不大修、高速公路15年不大修。
【山东】58项总投资433亿元!山东省港口集团举行港产城融合发展(烟台)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
继2月2日在青岛、2月6日在日照分别举行港产城融合发展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后,2月8日,山东省港口集团在烟台举行港产城融合发展(烟台)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建成投产、续建及拟新开工58个项目,总投资达433亿元。这是集团公司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依托,是全面落实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构建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推进“三区互融”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烟台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将为烟台现代化建设注入全新动能。
山东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江成,烟台市委常委、副市长于胜涛,市委常委、秘书长于锋;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韩恩泽等出席活动。江成、霍高原分别致辞。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孙正甫主持仪式并介绍项目情况。山东港口烟台港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国田作表态发言。与会领导共同启动项目开工。
以“三区互融”为导向,助推港产城融合跃上新能级
港口能级跃升与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互为表里、相互支撑。
集团公司成立三年多来,锚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目标,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烟台及各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体化改革发展蹄疾步稳,生产经营多点突破,实现了全新跨越。在烟台,集团公司坚持“三个更加”“三个满意”,始终把融入烟台、深耕烟台、服务烟台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加快推动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2022年在烟台区域缴纳税款近10亿元、增幅达70.9%,港城关系更加密切,合作成果日益丰硕,协同效应逐步彰显。烟台港2022年实现了货物吞吐量4亿吨、集装箱量400万标准箱“双突破”的历史性跨越,进一步畅通陆海物流大通道,提升港口资源集聚能力和服务能级,连续两年被评为烟台市十佳功勋企业和支持烟台发展突出贡献单位。
一直以来,烟台市委市政府将港口视为城市的核心战略资源和重要比较优势,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揽子扶持措施,对港口发展鼎力支持,全力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2022年,烟台市制定出台《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先锋建设现代海洋强市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今年1月2日又与集团公司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多措并举支持烟台港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强港,推动烟台港由货物中转港向综合服务港和国际贸易港转型,更好构建港产联动、港城融合的发展新局面,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烟台样板。同时,以烟台港为核心龙头企业的烟台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式获批,也使港口发展再获重大利好,枢纽协同能力更强,多式联运功能突出,产业联动更紧密。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赢未来。此次建成投产、续建及拟新开工58个项目,总投资433亿元,其中,2022年建成投产项目15项,总投资57亿元,新增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1680万吨,新增原油长输管道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续建项目17项,总投资182亿元,建成后将新增码头设计通过能力1300万吨,新增原油长输管道年输油能力450万吨;2023年新开工项目26项,总投资194亿元,建成后将新增码头年通过能力4312万吨、原油仓储能力467万立方、原油长输管道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将极大提升烟台港的整体实力和服务能级。未来,集团公司将继续加大投资,确保“十四五”期间在烟台市投资500亿元以上,携手打造“三区互融”新典范,开启港城联动、互融共赢新篇章。
江成在致辞中说,烟台跻身万亿级城市行列,港口是核心战略资源。近年来,山东港口肩负“打造世界一流港口”职责使命,纵深推进一体化改革,助力烟台获批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希望双方以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和系列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投产为契机,围绕携手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不断赋能烟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围绕携手打造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加大金融、贸易、物流等港航新兴业态招引力度,推动烟台港向金融贸易港转型升级;围绕携手打造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示范样板,着力构建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纽带,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港口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联通世界的枢纽,烟台市对以港口建设赋能城市发展寄予厚望。烟台市《关于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将深度挖掘港口资源对产业的拉动潜力,倾力打造中国海工装备名城、世界一流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国家级冷能利用示范区和环渤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推动港口由货物中转港向综合服务港和国际贸易港转型。”烟台市以此为导向,全力支持烟台港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港口服务功能,强力拉动烟台临港产业扩能升级,反哺烟台经济社会发展。
此次集团公司在烟台市建成投产、续建及拟新开工58个项目,总投资433亿元,创出了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在烟台集中建成开工项目数量最多、总投资金额最大的纪录,势必以港口发展、项目建设进一步放大港口“磁吸效应”,提升港口对烟台城市经济发展的融入程度和带动作用。
一方面,集团公司着力推动烟台港能源产业体系建设,目前西港区LNG接收站工程、中石化龙口LNG接收站工程已成为完善港口功能、打造新支柱货源、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项目,有力推进全球重要能源和原材料中转基地建设,建成后将持续稳定为山东、环渤海乃至华北地区提供能源保障;西港区至龙口裕龙岛原油管道工程、西港区300万立方原油罐区工程、西港区原油码头配套罐区工程等实施后,将有效满足炼化企业原油中转、存储需求,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原油进出口转运基地和原油贸易分拨中心。另一方面,作为落实1月2日烟台市政府与集团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的首个项目,山东港口航运集团推进收购山东渤海轮渡集团控股中韩航线的烟台渤海国际轮渡公司等三家公司股权,对进一步加大跨境电商相关仓储、物流配送投资,更好促进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烟台市退港还城“重头戏”的烟台港广场项目,以打造引领产业发展新引擎和城市时尚新地标为目标,建成后将成为集现代化港口功能、供应链服务、跨境电商孵化产业园、日韩进口免税商品展销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成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样板、第四代港口转型发展的新基地、板块协同发展的新典范。
霍高原在致辞中表示,山东港口始终把融入烟台、深耕烟台、服务烟台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双方合作成果丰硕,港城关系更加密切。2023年,山东港口将以烟台获批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契机,进一步放大港口核心节点作用,积极培育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全力构筑港航生态圈,奋力当好烟台经济发展“金牌合伙人”,携手打造“三区互融”发展典范,全面助力烟台市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建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南】“米”字高铁带动大客流
2月6日,河南郑州东站人头攒动,客流高位运行。2月3日至8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根据客流大数据,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分时段扩充高峰线路、热门方向列车运力,加开临客高铁列车12趟,积极满足返岗返校出行需求。其中,有8趟始发或终到车站为郑州东站。
“我们火车站的人气又回来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频看望慰问河南郑州东站铁路客运干部职工时,郑州东站站长王留强激动地向总书记报告。春运以来,郑州东站客流持续高位运行,日均客流量超12万人次,高峰客流量达2019年同期的198.5%。
郑州东站服务保障范围越来越大,和河南交通枢纽优势有关,特别是“米”字形高铁网的建成。目前,河南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716公里,其中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里程达到1924公里,郑州东站基本形成辐射省内17个城市的1小时经济圈、高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经济圈、通达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8小时经济圈。
“以前回家开车得一天,现在坐高铁,4个多小时就到了!”重庆人张青山说,自己在郑州做建材生意,郑渝高铁全线贯通后,春节返乡选择了更快捷舒适的高铁。
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高铁也改变着物流运输格局。郑州北站位于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会处,承担着两大干线上4个方向货运列车的解编作业和中欧班列开行任务,是贯通我国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和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今年以来,郑州北站日均办理货运列车达到2.5万辆车厢,平均3分钟就发出一列货车,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
如今,郑州已不仅是通达四方的交通节点,更兼具了生产要素组织的强大功能。客货“流量”变“留量”,产业“集聚”变“集群”,“交通圈”向“经济圈”转变,高铁带给中原大地新的机遇。得益于郑徐高铁开通,开封市兰考县在高铁南站1公里范围内打造了全产业链现代家居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