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行百业看央企|建设交通强国,畅通内外循环

时间:2024-07-31 | 来源:国资小新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为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注入改革动力。

当前,中央企业正在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聚焦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着力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小新持续为您推出“千行百业看央企”系列报道,聚焦电网、发电、油气、通信、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关键性行业,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透视趋势、扫描全局。今天为您关注交通运输领域,带来第六篇报道《建设交通强国,畅通内外循环》——

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5.9万公里,全国公路通车里程543.68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2万公里,港口生产性码头泊位达22023个,民用运输航空机场总数259个。

近年来,作为建设交通强国的“主力军”“排头兵”,中央企业全力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扩大有效投资,积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强全球合作,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密更强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发展,基建先行。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开通,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

▲中央企业参与建设的深中通道

2024年5月12日,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出口端双主洞掘进双双突破10000米大关;

2023年12月28日,京雄高速(北京段)五环至六环段顺利贯通;

2021年10月17日,全球首个“零碳智慧”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1号泊位投产运营;

2020年11月10日,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全面开工建设;

……

高原上、荒漠中、深海下、城市间,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央企业勇当先锋,越织越密,加快构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杭州湾畔,由中交集团参与设计、建设的浙江舟岱跨海大桥促使浙江实现县县通高速。通车以来,大桥悄然改变着岱山人民的生活,市民的幸福感在大桥时代肉眼可见。

八桂大地,中交集团参与建设的贵隆高速公路,不仅打通了广西中部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更成为连接云南、广西、广东的省际大通道。

▲那拉高速

雪域高原,中国铁建参与建设的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镇江关段正式通车运营,成都东至镇江关段实现贯通运营。中国中铁建设的那拉高速,促进了西藏自治区资源开发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西藏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西南边陲,中国中铁参建新成昆铁路北连成都铁路枢纽,南接昆明铁路枢纽,是我国西南地区出境至东盟国家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

花果海南,中交集团参建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串联起海南旖旎风光,对优化海南交通体系和旅游布局,促进交通、旅游和经济融合发展,展示海南自贸港新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由中国铁建参与建设的广佛南环城际铁路、佛莞城际铁路,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相连,实现“四线”贯通运营,形成一条横跨广州、佛山、肇庆、东莞和惠州的交通“大动脉”。

美丽乡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深入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五大工程,完善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

中央企业助力我国交通运输综合实力实现了大幅跃升,向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基础设施“硬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向。

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和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共同参观中国远洋海运比雷埃夫斯港项目时说:“今天我在这里看到,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不是口号和传说,而是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

近年来,中央企业坚持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在共建国家投资或参与建设多个港口、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有效疏通了海陆天网大动脉,促进了要素资源大流通。

陆上通道拓线成面——

2021年12月3日,中央企业建设的中老铁路正式运营。2024年上半年,中老铁路货运量质双升,累计发送旅客989.6万人次、发送货物1004.9万吨。2022年10月1日,由中交集团以BOT方式投资建设的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作为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从金边市到西哈努克港的车程由原来的5小时以上缩短至2个小时以内,极大降低物流成本。2022年12月10日,由中国铁建承建的格鲁吉亚E60高速公路Samtredia-Grigoleti第四标段正式建成通车,极大地提升了格鲁吉亚的交通运输能力,大幅缩短了东西向的交通时间,提高了连接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物流速度。2023年10月,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国中铁承建了雅万高铁靠近万隆方向约57公里的部分线下工程和全线的电力与电气化工程,以及多个车站等。9个月以来,雅万高铁累计发送旅客已超400万人次。

▲新加坡大士港自动化码头

海上支点串点成线——

2022年6月25日,由中国中铁承建的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正式通车,让原本动辄数小时的过河时间缩短至约10分钟。通车以来,大桥总车流量1233万辆,平均每天约有1.5万辆汽车通过。2022年7月26日,中交集团承建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及连接线项目通车,克罗地亚境内所有城市实现了无缝直达,游客可随意往返各地,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中国铁建承建坦桑尼亚马古富力大桥项目,将于今年年底通车。大桥通车之后,原本乘坐30分钟渡船才能到达对岸,现在只需4分钟,曾经依托轮渡渡湖的上百万居民交通问题将彻底改变。2022年9月1日,中交集团承建的新加坡大士港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该码头处理能力将达到6500万标准箱,比新加坡港2021年3750万标准箱的处理能力几乎翻倍。2023年1月23日,中交集团承建的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码头正式开港运营。莱基港可停靠1.8万标箱集装箱船,港口年设计吞吐量为120万标准箱。

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交通运输服务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服务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24.1亿人次,同比增长7.4%;完成营业性货运量269.9亿吨,同比增长4.1%;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5.6亿吨,同比增长4.6%;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7万亿元。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健全国内大市场、畅通内外循环的重要任务。航运业运量大、运费低,是物流降费提质的关键环节。

截至2023年底,招商局集团港口业务覆盖全球六大洲26个国家和地区的51个港口。近年来,招商局集团下属企业中国外运根据“四个一体化”思路,通过搭建业务中台、集约订单规模与运力资源形成竞争力,逐步建立与形成强运控的运营体系,持续推进首末端集疏运网络建设。

中国远洋海运始终坚持全球化布局,充分发挥“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运营服务优势,成功打造了“海外仓”新业务模式、端到端供应链解决方案,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节约了大量成本。今年1至6月,中国远洋海运实现汽车(整车)、锂电池、光伏、跨境电商货运量分别增长7.6%、22.8%、27.6%。

针对重点地区和行业,中国远洋海运细化服务,推出了一系列高效、精准的举措——助力长三角一体化,为上海港打造连接内陆货运资源与港口的航线资源;为“梅州制造”青花瓷开展“一对一”海铁联运,节约25%的物流成本,让企业享受到“港口就在家门口”的便利。

除了海运,陆运、空运也为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选项。

2023年10月29日,满载着第六届进博会展品的列车驶入全新的中欧班列中储到发场站。中国物流中储场站的投入运营,不仅为“中欧班列-上海号”高质量开行提供更加完善的设备设施和服务保障,也为大宗商品产业链搭建一条横跨中亚欧大陆的快捷新通道,有力促进中欧班列与制造、商贸、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

南航集团运营的B777机队规模居全国首位,运营20余条全货机航线、每周超70个货机航班,同时,依托南航集团900余架客机腹舱网络资源,为全球客户提供1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物流运输服务。

今年“五一”小长假,文旅热度爆发。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35846.27万人次,日均27169.3万人次。在居民消费回升的大背景下,民航业持续复苏——

中航集团持续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已开通61条“一带一路”航线,通航28个国家的36个城市,航班量占国际航线总量的60%。中国东航C919机队翱翔在上海虹桥-成都天府、上海虹桥-北京大兴及上海虹桥-西安咸阳等航线上,航班平均客座率近80%。南航集团今年密集新开(含恢复)的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达30条,合计82班/周(往返按1班计)。

暑期,巴黎奥运会开幕,欧洲旅游热度不减。南航集团暑期增班了广州至巴黎、阿姆斯特丹、罗马,北京大兴至阿姆斯特丹等欧洲航线。中航集团新开13条国际航线航班,并通过与星空联盟成员航空公司的合作,将航线网络扩展至全球近1200个目的地。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型出行方式,正在不断涌现。自今年元旦投入运营以来,中国船舶建造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已累计完成46个航次,满意度达到95%以上。依托“爱达·魔都号”等大型邮轮,我国正在不断加快构建中国邮轮全产业生态体系,从设计、建造到运营不断提升综合能力,致力于让邮轮产业在国内生根发芽,形成邮轮产业发展的“中国范式”。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

随着国内高速公路网不断织密,中国中铁投资运营的多条特色高速走进大众视野,服务区变打卡地,高速路成致富路。从西南边陲到中原大地,再到西北沃壤,这些冉冉升起的高速“新星”以崭新的面貌绽放耀眼光芒。

交通运输智慧绿色发展深入推进

近年来,交通运输业与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融合,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催生出了很多新业态、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在舟山港梅东码头内,一辆辆基于中国移动“5G+北斗”技术的智能集卡和人工集卡有序穿梭于码头和堆场之间,在这里,无论是码头桥吊,还是堆场龙门吊,已有一半以上实现了远程操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安全性。中国移动与中国远洋海运、东风公司联合开发的“智慧港口2.0”升级方案线上发布,“5G+北斗”港口专网已具备“交钥匙”能力。

渤海之滨,中交集团参建的“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慧化集装箱码头作业正忙。近百台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频繁穿梭,在北斗导航系统精准指引下,助力装卸作业纪录不断刷新。江城武汉,作为我国首个内河铁路装卸自动化码头、绿色智慧港口,中国远洋海运武汉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自2021年8月开港通车以来,形成了“港站同场、运输同场、关检同场、信息同场”一体化格局,构建现代化物流集疏运枢纽,推动长江港口向智慧绿色新型港口转型升级。

货运码头全自动化运转、航道数字化管理快速兴起、智能船舶自主航行,“智慧”正成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

2023年8月,中国航信发布了民航首个垂直领域大模型“千穰”,为行业提供完整的生成式大模型解决方案,以科技赋能行业智能化发展和民航旅客智慧出行。中国航信扎实推动水路客运电子船票工作,持续深化电子船票应用场景,以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推进国内水路客滚运输“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中国航信以航空物流信息平台(CCSP)为核心,建设全产业链各参与方使用的电子货运服务平台,助力国内外航司与机场货站实现电子数据传输服务与电子货运服务。

中国物流打造“智慧多式联运系统 M-TMS”,为平台企业提供智慧多式联运服务,减少了对公路这一单一运输方式的过度依赖。中交集团建立连线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的交通全生命周期数据交换平台数字底座,支撑公路基建工程管控、车路协同管理服务、数字孪生高速公路运营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实现道路的“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

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化转型,需要以运载工具新能源化为核心。

中国中车面向全球新发布系列化新能源机车,可实现低碳零碳排放、低噪音、高效率运行,将有效解决老旧内燃机车存在的“油耗大、排放高、噪音大、舒适性差”等问题。该系列机车具有“内燃发动机+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三种动力配置,涵盖1000千瓦到2000千瓦多种功率,可全面满足国内外钢铁冶金、矿产、电力、煤炭、港口等企业铁路运输场景需要。中国东航研制的150辆新能源叉车在东航物流浦东西区货站来回穿梭,新能源叉车摒弃传统发动机,采用30千瓦电机驱动,彻底消除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实现了运行过程“零排放”和“零污染”。

相比传统燃油船舶,电池动力船舶有望结合绿色电力实现运营期间“零排放”。中国船舶自主研制的核心产品实现快速迭代,新一代电池包和纯电池动力船舶能量管理系统均获得中国船级社(CCS)认可证书,将为新能源动力系统提供更大容量、更长续航以及更多选择。中国远洋海运开展长江干线700TEU级电动集装箱船项目,建设长江干线绿色航运走廊,打造绿色智能航运示范。

面向未来,航空工业集团积极布局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HH-100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AG60E电动飞机首飞,氢能源动力无人机与低空交管中心开展应用场景飞行验证。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