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浙江山东河南甘肃福建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08-30 | 来源:大象新闻、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浙江】浙江首个绿电码头建成投运

8月25日,浙江省首个低碳码头示范工程——宁波舟山港梅山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顺利投运,标志着浙江建成首个“绿电码头”,实现清洁能源在港口码头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降低港口运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推动港口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风光储一体化是指风电、光伏和储能一起构建成一个巨大的绿色“充电宝”,将港口的自然风光转变成电能,为船舶、集卡、龙门吊等提供动力,用不完的绿色电能将汇聚到储能设备里,以备港口用电高峰期时使用,多余的电能则并入国家电网。宁波舟山港梅山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的风电与光伏年发电量约5917万千瓦时,应用储能充放电策略及能源管理,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26万吨。自宁波舟山港梅山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首台风机并网发电以来,该项目风机、光伏累计发电量已超1000万千瓦时,满足港区岸电以及智能换电站等设备的用电需求,优化港口能源供给结构,提高风电、光伏等绿色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探索实践了新型电力系统在港区场景的应用。

【山东】打造“零碳港口”!山东港口潍坊港区首座加氢站进入试运行阶段

近日,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首座加氢站完成设备调试,进入试运行阶段,这座占地600多平方米的加氢站填补了潍坊港区在加氢站建设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潍坊港“零碳港口”建设逐渐提速。

据了解,潍坊港区加氢站是科技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氢进万家”项目子课题之一,设计日加氢能力500kg,可满足港区每天4辆氢燃料电池重卡等车辆的用氢需求。加氢站的设计和传统加油站类似,加氢过程中,既听不到声音,也闻不到味道。一辆总重4.5吨的氢燃料电池重卡,只需12-15分钟时间,就能加满32公斤氢气,能够行驶240-260公里。

近年来,潍坊港区锚定山东港口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发展定位,搭建起集光伏、风电、氢能等多能源供应体系,形成“风光储一体化”零碳能源结构,为渤海湾港持续增效、实现“零碳港口”下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未来,渤海湾港潍坊港区将继续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积极探索氢能应用场景,助力港区“制、储、用”一体化氢能源供应体系的加快形成,为渤海湾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零碳港口”作贡献。

【河南】河南省第一大跨径斜拉桥主塔成功封顶

8月28日,渑池至淅川高速公路淅川至豫鄂省界段项目控制性工程——丹江小三峡特大桥主塔成功封顶。丹江小三峡特大桥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库区,桥梁全长919米,为不对称小边中跨比分离式混合梁斜拉桥。特大桥采用一跨跨越丹江主河道的设计方案,主跨536米,为国内跨径最大的跨峡谷分离式混合梁斜拉桥,同时也是河南省第一大跨径斜拉桥。

渑淅高速淅川至豫鄂省界段项目为河南省“13445”工程第一批开工建设项目,由河南省豫淅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管理。项目北接西淅高速终点,向南顺接湖北省十堰至淅川高速公路,线路全长24.838千米,概算投资为49.66亿元,预计2025年通车。项目除标头约2千米及标尾2.2千米外,其余20千米均穿越丹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准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豫西南与鄂西北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对缓解豫鄂省界交通运输压力,改善沿线群众交通出行条件,带动周边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甘肃】华丽转身!天庄高速公路渭河特大桥主桥成功转体

8月29日00时05分,国内转体高度最高、省内转体重量最大的天庄高速公路渭河特大桥上跨陇海铁路转体桥实施转体,在经历90分钟的顺时针旋转后,精准对接合龙。

渭河特大桥主桥是天庄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上跨陇海铁路,全长291.7米,最大转体重量达2.2万吨,最大转体高度达50.9米,无论跨度、高度或重量均在全省乃至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这也意味着施工的难度和安全控制风险巨大。自开工建设以来,甘肃公航旅天庄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和全体参建单位科学组织精心谋划,严格控制质量安全,积极探索和应用“四新技术”,组织研发可视化建模与转体施工桥梁智能监测系统,达到了高墩转体“平衡控制”和“智能牵引”,实现了施工自动监测控制,填补了省内高墩大跨桥梁水平转体关键技术空白。

据天庄高速公路项目部负责人介绍,针对渭河特大桥主桥桥墩高跨大,涉铁安全防护等级高,转体T构易出现纵横向不平衡现象,开工建设以来,天庄公司管理、设计、施工团队积极推动项目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应用可视化建模与转体施工智能监测系统,对桥的位移、应力、振幅、倾角和加速度等实时监测,有效控制了T构姿态,确保转体梁精准对接,转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渭河特大桥主桥转体成功标志着天庄高速建设正式进入收尾阶段,将为天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奠定坚实的基础。天庄高速公路渭河特大桥转体成功建成后,将为完善国家及甘肃省高速公路网,发挥公路网络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促进甘肃中东部地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福建】国内首创!成功会合!

8月29日上午,在厦门海事局、泉州海事局的合力护航下,厦金大桥(厦门段)东锚碇钢沉井(后井)通过浮运拖带的形式成功抵达施工水域预定点位,至此,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基础已全部就位。

据介绍,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控制性工程刘五店航道桥是福建省内最大跨径桥梁,也是福建省第一座离岸式海中悬索桥,其东锚碇基础分为前井和后井,为国内首创前后分体式钢壳混凝土沉井,其中前井已于7月顺利拖带进港并着床到位。此次拖运的后井长66米、宽48米、高32.4米(含接高围堰9.8米),与前井大致相仿,单体重量亦达到1.45万吨,待下沉着床后,将与前井通过钢制系梁连接,成为稳固大桥主体结构的“根基”。远眺之下,两座钢沉井犹如矗立在波涛中的一对“孪生巨人”彼此对望。

此次钢沉井拖带从泉州船厂至厦门的厦金大桥(厦门段)A1标段水域,历时24小时,航程约90海里,由5艘大马力拖轮、4艘警戒船、2艘引导船组成拖带船队拖带进港,根据水域环境不同将采用吊拖或旁拖的方式,海上拖带船队最长达614米。为保障钢沉井拖带作业安全,厦门海事局加强与泉州海事局等有关单位对接沟通,密切关注航路气象水文条件变化,召开航前协调会,明确职责分工,协同联动紧密配合,合理选择钢沉井出坞进港时间。拖带进港前,厦门海事局协调疏散厦门港15#锚地的锚泊船舶和渔船,为拖带船队重新编队组拖进港提供足够的安全水域,协调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客船调整航线,与钢沉井下沉作业水域保持安全距离。拖带进港当日,厦门海事局派出“海巡0807”“海巡08181”轮及无人机进行全程护航,利用VHF、喇叭喊话等方式引导来往船舶与拖带船队保持安全距离。同时在船舶交通管理中心设立服务保障专台,通过监管指挥系统、CCTV等信息化手段开展远程管控,用智慧监管手段为沉井拖带保驾护航。

“相较于前井拖带作业,后井拖带作业面临着开渔季初期水域内渔船活动频繁、渔网密布阻碍航路等情况,整体通航环境颇具复杂性。我们提前一天安排海巡艇对航路整体进行巡航,清理碍航物,保障航道清爽。拖带进港前两小时起,我们对拖带船队途经水域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巡查引导无关船舶远离拖带航路。接下来钢沉井将开始进行精确定位、下沉着床等作业,我们将密切关注施工水域动态,全力做好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为作业创造良好环境。”厦门鹭江海事处五通海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刘付金介绍。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为福建省重点工程,是国家公路网规划中高速公路联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对进一步完善厦门城市交通路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国家物流新通道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厦门本岛联系翔安机场最便捷的通道,有效缓解翔安进出岛通道及新机场片区交通压力,极大提升厦门本岛到翔安机场的通行效率。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